臺灣108課綱學習歷程檔案:爭議與前行

前言


108課綱的學習歷程檔案制度實施數年來,仍處於爭議的漩渦中。為深入了解高中現場狀況與各方意見,教育部委託國立臺灣大學進行「作夥學: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近日公布了一系列調查結果。本文將從多個角度探討這項制度的現況與挑戰。



一、學習歷程檔案的初衷與現狀


108課綱旨在培養學生的素養能力,學習歷程檔案被視為實現此目標的重要工具。調查顯示,五成學生積極製作課程學習成果,八成學生認為所選的課程學習成果能契合申請校系所重視的能力特質和學科知識。同時,八成教師認為製作課程學習成果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素養能力,協助學生探索志向。

然而,現實情況複雜多變。約七成教師面臨課程進度緊湊、缺乏時間安排製作課程學習成果,以及教學負擔過重等問題。

二、多元表現與活動參與的爭議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曾建議學生不要花大價錢參加大學營隊,認為對申請大學並無加分作用。然而,官方調查指出,112學年度多元表現的審查重點包括活動參與經驗及學生展現的多元能力。

中山大學教育所教授施慶麟強調,重點應放在素養提升和活動後的反思,而非僅僅提供參訓證明。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廖高賢則表示,鼓勵學生參加有助了解科系的營隊,但不應僅為增加參與數量或企圖提升書審分數。

三、不同背景學生的表現差異


調查結果顯示,公立社區高中和私立學校的學生比公立明星高中的學生更積極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此外,偏鄉學生對自己作品的滿意度高於都會區學生,父母為勞工階級的學生比父母為企業主或中產階級的學生更認為自己的素養與能力有所提升。這些發現與社會大眾的預期有所不同。

四、教師的引導作用與挑戰


教師的積極引導對學生至關重要。超過八成教師表示會在課程中融入素養導向教學方式,約七成教師認為課程學習成果有助於學生探索志向、培養素養力。

然而,七成教師反映課程內容過多、教學時間不足,且缺乏時間安排製作課程學習成果;六成教師認為教學負擔過重,難以設計適合的作業。值得注意的是,約有5%的學生表示教師不願協助製作課程學習成果。

五、檔案真偽與大學因應之道


面對檔案真偽的疑慮,超過六成大學教授表示會加強面試,如檢查其他書面資料的一致性、面試時再次確認,以及與其他面試教授討論等。各校也正通過加強書審教師的共識、提升專業知識與能力等方式應對AI技術的影響。

總結與展望


學習歷程檔案的制定初衷良善,具有正面意義。它能促使學生主動提升學習能力與素養,幫助學生在製作過程中更好地認識自己,發掘興趣領域,找到人格特質,並發揮專長。

然而,我們也應警惕避免陷入為了準備而準備的惡性競爭,以免捨本逐末。學生們應秉持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精神,持續探索興趣與專長,不斷成長進步。教育部門、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應共同努力,使學習歷程檔案制度更好地發揮作用,為臺灣教育界和學生的未來發展做出貢獻。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父親節的由來 The Origin of Father's Day

D-Day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