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政府單位為了處理非法塑化劑的問題,設定5月31日為全面清查非法塑化劑的D-Day,到如今已經一個多星期,整個社會卻仍陷入一片人心惶惶的愁雲慘霧之中,每天一報甚至好幾報,揭露出仍有許多有毒塑化劑持續影響著大眾。電視上又看到名嘴對政府冷嘲熱諷,批評處理不週的政府有關單位,怎能與二戰時期1944年6月6日D-Day登陸諾曼第的計畫周詳的盟軍相比。 D-Day事實上是一個軍事用語,D就是Day的意思,在軍事用語中常常用the day of days,表示某一個重要計畫的攻擊發起日。另一個類似的用法就是H-Hour,也就是the hour of hours,表示攻擊發起日的特定的行動時間。D-1 Day表示攻擊發起日前一天,D+1day表示攻擊發起日後一天;同樣的,H-10 hour表示攻擊發起時的前十小時,H+10 hour表示攻擊發起時後10小時。 在歷史上最有名的D-Day就是1944年6月6日的諾曼第登陸(Normandy Landings)。但經過一天的攻擊後,盟軍好不容易站上了諾曼第半島,直到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為止,還有差不多快一 年的時間,才終於結束戰爭。故D-Day只是宣示了反攻的開始,而不是反攻的結束。若是以D-Day的開始就當作是結束,是極為錯誤且不切實際的想法。 設想政府相關單位設定今年5月31日為清查非法塑化劑的D-Day,即為正式宣示要全面的面對,而不是在這天即為結束。如果名嘴要批評,應該對歷史有些了解再來批評,會比較客觀且能類比。像前幾天的名嘴論政,看起來只是華而不實的耍嘴砲而已。
A good way to make your presentations effective, interesting and easy to follow is to use signpost language. 'Signpost language' is the words and phrases that people use to tell the listener what has just happened, and what is going to happen next. 使你的簡報變得有效、有趣、容易跟上的一個好方法,就是使用標示語(signpost language)。標示語由字詞或片語組成,簡報演講者向聽眾解說時使用,說明發生了什麼事,以及接下來要發生什麼事。 In other words, signpost language guides the listener through the presentation. A good presenter will usually use a lot of signpost language, so it is a good idea to learn a few of the common phrases, even if you spend more time listening to presentations than giving them! Signpost language is usually fairly informal, so it is relatively easy to understand. 換句話說,標示語在簡報中被用來指導聽眾。一個好的簡報者會運用大量的標示語,故學習使用一些常見的片語未嘗不是件明智之舉,你也可以花些時間聽聽這些簡報然後應用他們。標示語通常是非正式的,相對的也很容易了解。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