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借鑒大學教學經驗,為職場人士照亮自主學習之路

圖片
圖文:張友義 感謝政治大學舉辦山水講堂,除了政大的教授外,還邀請到台大、清大等多間台灣知名大學的教授,分享在自主學習、跨域學習方面的教學創新做法,筆者有幸受邀到場參加,獲益良多。其內容諸多之處值得職場人士借鏡取經,故整理學習筆記分享如下。 在職場快速變化的時代,自主學習成為個人成長的關鍵,對職場人士而言更是提升競爭力的必備技能。大學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不斷探索,其經驗為職場人士提供了寶貴借鑒。   在大學中,跨領域學習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台大鼓勵學生從設計出發,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學習計劃,並在老師陪伴下,結合環境條件不斷演化計劃,最終實現整合創新。例如在 1947 年鍺半導體的突破,當時相關研發人員憑藉跨領域知識取得成果,這表明跨領域學習能突破專業局限,開拓視野。職場人士可借鑒此方法,跳出固有職業領域,涉獵不同專業知識。比如從事市場行銷的人員可以跨界學習數據分析,能更好地洞察市場趨勢,為行銷決策提供有力支持,實現職業發展的突破。 當前自主學習在大學亦面臨諸多挑戰,這也對職場人士有所警示。目前大學以課程為中心的體制,使得排課、選課等環節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開展。在這種固有的體制下,學生面臨成績評定、學分計算等等問題,影響自主學習積極性。職場中同樣存在類似的體制限制,如公司固定的工作流程、績效考核標準等,可能束縛員工自主學習的腳步。員工可能因擔心學習新技能會佔據工作時間、影響工作績效,或企業因缺乏將學習成果與工作考核掛鉤的機制,導致員工放棄自主學習。但正如大學努力突破體制障礙,職場人士也應積極尋求解決辦法,與上級主管溝通,爭取更靈活的學習空間和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但有機會能為自己爭取自主學習機會,也可能為公司開創新局面。 為克服自主學習困難,大學端採取多種創新實踐。例如政治大學嘗試課程內自主實踐學習、非課程固定專案自主時間學習等多種模式,還建立與專業課程掛鉤機制和學分認證機制,形成學習共同體。職場中,企業可借鑒這些做法,為員工提供多樣化學習項目,如設立內部培訓項目,鼓勵員工跨部門學習,建立學習成果轉化為績效加分的機制,激勵員工自主學習。同時,員工自身要積極參與,主動與同事交流學習經驗,共同進步。   從歷史上傑出人物的學習歷程可總結出自主學習的關鍵要素,這些經驗對職場人士同樣重要。如畢卡索、愛因斯坦、弗洛伊德等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展現出好奇探...

跨域與自主學習 :為職場人士持續精進指路

圖片
(筆者與吳思華教授) 文圖:張友義 在近期政治大學山水講堂一場主題為:「跨域啟航,自主共創:教學創新新篇章」的學習性講座中,前教育部長、也是前政大校長吳思華教授,憑藉其豐富的跨領域經驗,從科技、管理到教育的多元視角,分享從以知識為本到以人為本的跨域自主學習觀念,為對終身學習抱有熱忱的職場人士帶來諸多深刻啟發。   吳思華指出,AI時代的到來重塑了知識獲取的模式,網路使知識觸手可及,這意味著傳統以知識傳承為核心的學習方式亟待革新。對職場人士而言,若想在快速變化的專業環境中保持競爭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刻不容緩。如同他所提及的法國學校模式,學生能依據自身節奏自由安排學習,這種自主掌控學習進度和地點的方式,為職場人士平衡工作與學習提供了借鑑。職場人士可利用碎片化時間,藉助線上豐富的學習資源,自主規劃學習內容,無論是提升專業技能還是探索新領域知識,都能更靈活地適應自身需求。   終身學習在AI時代的重要性愈發凸顯。知識更新換代加速,每一個人都應將學習視為貫穿一生的旅程。就像Spencer早在2015年提出的理念,大學學習不應局限於特定年齡段,92歲老奶奶重返校園攻讀碩士的事例,正是終身學習的有力例證。職場人士不能滿足於現有的知識儲備,而應像海綿吸水一樣,不斷汲取新知識。當行業因新技術、新趨勢發生變革時,積極回到校園或通過線上課程學習新知識,才能緊跟時代步伐,不被淘汰。   跨域學習也是關鍵要點。知識創造形式多樣,如拼湊重組、對話共創等,跨域學習能幫助職場人士掌握這些重要的知識創造方式。以現象導向的跨域學習為例,職場人士在面對實際工作問題時,不應局限於單一專業知識,而是要像解決複雜拼圖一樣,將不同領域的知識拼湊整合。比如在市場行銷工作中,結合心理學洞察消費者需求,運用數據分析評估市場效果,跨領域知識的融合能帶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同時,職場人士要學會利用社群學習,與同行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分享知識,拓寬視野,從他人經驗中獲取靈感。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AI時代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吳思華教授的分享為他們在終身學習道路上提供了清晰的指引,通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秉持終身學習理念、積極開展跨域學習,職場人士能夠不斷提升自我,在複雜多變的職場環境中開闢出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實現個人價值的持續增長與職業的穩步發展。

英國最新移民政策全解析:留學生務必注意的重點、應對策略與未來規劃

圖片
根據英國政府最新的移民政策文件和相關評估報告,英國正實施一項重塑移民系統的重大改革,其核心目標是 降低淨移民人數並恢復對移民系統的控制 。這些政策旨在確保移民對英國有利,並且不會取代國內技能培訓和招聘。 以下是基於資料來源的英國最新移民政策說明,特別針對國際學生需要注意的事項: 整體政策方向與主要改革 英國政府明確表示,過去幾年,特別是自 2019 年以來,淨移民人數達到了歷史新高,這對公共服務、住房市場和社會凝聚力造成了壓力。新的政策框架和措施旨在 將淨移民人數降至更低、更快地降低到可持續水平 。 主要政策變化包括: 提高技能門檻: 移民系統的技能門檻正在提高,傾向於吸引更高技能的人才。過去的政策曾將技能門檻從學位水平(RQF 6)降至 A-Level 等同水平(RQF 3),現在政府打算扭轉這一趨勢。 提高最低薪資要求: 熟練工人簽證(Skilled Worker visa)的最低薪資要求已經提高。新的通用薪資門檻為每年 38,700 英鎊。移民薪資清單(Immigration Salary List,原短缺職業清單 Shortage Occupation List)的薪資折扣將被取消,並且會對薪資要求進行審查,以確保國際招聘不是廉價勞動力的替代方案。 引入臨時短缺清單: 對於技能要求低於學位水平(RQF 3-5)的職業,只有在符合嚴格條件並列入新的臨時短缺清單(Temporary Shortage List)的情況下,才能在時間限制內使用積分制移民系統。這要求相關行業有明確的勞動力策略,優先招聘國內勞動力和加強培訓。此類職位也將實施 新的對攜帶家屬的限制 。 結束海外社會護理招聘: 將停止通過社會護理簽證(Social Care visa)從海外招聘。 加強高潛力人才途徑: 政府計劃進一步加強針對高潛力人才的簽證途徑,如全球人才簽證(Global Talent visa)和高潛力人才簽證(High Potential Individual, HPI)。 提高英語語言要求: 將提高部分簽證類別主申請人和家屬的英語語言要求。熟練工人簽證和已要求語言能力的簽證類別將從 CEFR 的 B1 提高到 B2 級別。 所有工人簽證和學生簽證的成年家屬將引入新的 A1 級別語言要求 ,並計劃隨著時間推移提高這一要求。 改革永居規則: 標準...

英國最新的移民政策:全面緊縮背景下的機遇與挑戰

圖片
英國最新的移民政策:全面緊縮背景下的機遇與挑戰 英國政府於2025年5月發布了名為「恢復對移民系統的控制」(Restoring Control over the Immigration System)的白皮書,這是其「改革計畫」(Plan for Change)的重要一環。此白皮書的核心目標是大幅降低淨移民人數,特別是自2019年以來飆升的合法淨移民數字,並改革整個移民系統,使其更加受控、公平,並符合英國的利益。首相在前言中強調,過去幾年,淨移民人數的「爆炸性增長」已對公共服務、住房和經濟造成巨大壓力,必須恢復邊界控制,確保移民對英國做出貢獻、學習語言並融入社會。內政大臣古柏(Yvette Cooper)也指出,這種「混亂的系統」和創紀錄的淨移民水平是不可持續的。 新的移民系統將基於五個核心原則: 淨移民必須下降; 移民系統必須與英國本土的技能和培訓需求連結; 系統必須公平有效,規則更清晰; 規則必須得到尊重和執行; 系統必須支持融合和社區凝聚力,包括英語能力的要求以及對英國的貢獻。 以下是白皮書中針對不同面向,特別與留學生和畢業生相關的重點變革: 針對國際學生的改革 (Students) 英國政府重申歡迎並重視國際學生對英國社會、經濟和高等教育的貢獻,希望世界各地最優秀的人才來到英國學習。然而,政府認為學生簽證系統的完整性受到威脅,部分原因來自海外人士的濫用以及英國教育機構的把關不嚴。有越來越多持學生簽證的人在簽證到期時申請庇護。 為了防止學生簽證被濫用,政府將加強所有擔保機構(sponsoring institutions)招收國際學生必須符合的要求。具體措施包括: 提高基本合規評估 (Basic Compliance Assessment, BCA) 的最低通過要求 。例如,擔保機構(如大學)必須將簽證拒簽率維持在10%以下,課程註冊率至少達到95%(原為90%),課程完成率至少達到90%(原為85%)。 實施新的紅-黃-綠分級系統 (Red-Amber-Green banding system) ,以評估擔保機構的BCA表現。 對接近未達標的擔保機構引入干預措施 ,包括制定專項行動計畫和限制其招收新的國際學生人數。 對於短期學習簽證 (Short-term Study, STS) 路線,政府也將審查認證機構的流程,確保其健全性,並考慮...

英文新聞閱讀心得:VE Day 歐戰勝利八十週年紀念的反思

圖片
歐戰勝利紀念日 VE Day 的反思:戰爭的終結與和平的永恆追求 今天世界各地以遊行和紀念活動隆重紀念歐戰勝利紀念日(VE Day)八十週年。歐戰勝利紀念日代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事對抗納粹德國的結束。對於那些曾經歷六年漫長戰爭,飽受轟炸、入侵和奴役的歐洲軍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時刻。當德國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傳來時,倫敦、紐約和巴黎的人們湧上街頭慶祝,這被形容為一種「感恩的心情」。在英國,皇室成員,包括當時的伊莉莎白公主(後來的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甚至混入人群秘密慶祝這個歷史性的時刻。 VE Day的由來 德國的投降實際上簽署了兩次。第一次發生在 1945 年 5 月 7 日的法國漢斯,盟軍最高指揮官艾森豪將軍接受納粹德國的無條件投降。儘管消息當晚已經洩露,但官方宣布被推遲到隔天,以便美國、英國和法國與蘇聯協調,因為蘇聯認為投降儀式沒有充分肯定其軍隊的犧牲。第二次投降文件為了滿足蘇聯的關切,於 5 月 8 日午夜左右在柏林簽署。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西方國家在 5 月 8 日慶祝這個周年紀念日,而俄羅斯則在 5 月 9 日慶祝他們稱為「勝利日」的日子。 認識戰爭殘酷的本質 然而,儘管有慶祝的喜悅,歐戰勝利紀念日也是一個值得反思的時刻。數百萬人失去了他們的生命或摯愛。隨著盟軍的推進,納粹集中營的恐怖被揭露出來,全世界不得不正視猶太人大屠殺的慘劇。即便是在戰爭結束前夕,戰場上的傷亡依然慘重。例如,僅在 1945 年,蘇聯紅軍就損失了約三百萬士兵。即使在歐戰結束後,倫敦、柏林等城市仍然滿目瘡痍,這是戰爭雙方互相空襲造成的巨大破壞。這一切都提醒著我們戰爭的殘酷本質和高昂代價。 二戰真正的勝利 更為重要的是,歐戰勝利紀念日雖然標誌著歐洲戰事的終結,但它 並不代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在遙遠的東方,針對日本的戰爭仍在中國和東南亞等各地激烈地進行。許多盟軍士兵都預計,一旦歐洲戰事結束,他們將會被部署到遠東繼續對日本的戰鬥。正如一位退伍軍人所說:「每個人都知道還有一場大戰,而這場大戰將會是巨大且血腥的...我敢打賭,每一個在歐洲慶祝勝利的盟軍士兵,舉杯慶祝後都會坐下來想:『我要去日本了。這還沒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的結束是在 1945 年 8 月 15 日,當時日本在日本本土遭到原子彈襲擊後宣布無條件投降。這個日子被稱為 勝利日(Victory ov...

英國AI碩士課程全解析:邁向人工智能領域的理想之選

圖片
英國AI碩士課程全解析:邁向人工智能領域的理想之選 在AI技術蓬勃發展的時代,無論你是台灣在校大學生,希望在學術領域深入探索前沿科技,還是職場青年,渴望透過進修提升職業競爭力,英國眾多頂尖大學的AI碩士課程都將為你開啟充滿機遇的未來。 為什麼選擇英國攻讀AI碩士?  學術頂尖: 英國大學在計算機科學與AI領域擁有悠久歷史和卓越聲譽,師資力量雄厚,研究成果豐碩。   課程多元: 從理論到應用,從核心AI到跨學科整合,總有一款適合你的學術追求和職涯規劃。  國際視野: 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交流學習,拓展國際人脈,體驗多元文化。  職涯跳板: 英國AI產業蓬勃發展,畢業後無論留英或回台,都將擁有極具競爭力的背景。    大家可能對具體有哪些學校和課程感到好奇,這裡就根據一些熱門的課程連結,為大家做個簡單介紹 (詳細資訊請點擊各校官網確認喔!)  並由我們專業的英揚留學團隊協助你順利踏上英國留學深造之路。 里茲大學:多樣化課程,滿足不同需求 里茲大學針對AI領域開設了豐富多樣的碩士課程: 若你具備紮實的計算機科學背景,期望在AI領域進一步深造, MSc Advanced Computer Scie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高級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碩士)  將是理想選擇,幫助你在AI專業領域深入拓展。 如果你希望將學術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 MEng, BSc Computer Science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ustrial)(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  無疑是首選。該課程為期4年,高中彆業生可完成大學及碩士學位課程,其中包含至少一年的行業實習,畢業時你將攜帶豐富的AI實戰經驗踏入職場。 諾丁漢大學:靈活自主,定制專屬學習方向 諾丁漢大學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提供  MSc Computer Science or Computer Scie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計算機科學 或 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碩士)  ,學生可依據自身興趣,自由選擇廣泛學習計算機科學知識,或聚焦於人工智能領域。此外, MSc Com...

解鎖英國:十年戰略投資與城市復興

圖片
引言: 在過去十年中,英國經歷了一場由 數十億英鎊的政府戰略投資 所推動的重大轉型。 從徹底改革交通網絡,到引領綠色能源和科技的進步,這些舉措不僅重塑了城市面貌,也鞏固了英國作為全球投資中心的地位。 本報告深入探討了推動英國經濟復甦、提高公民生活品質的關鍵項目、成就和未來前景 . 英國政府在基礎設施、交通和能源等領域的年度投資約為 40 至 50 億英鎊 . 2018 年至 2023 年的平均年投資約為 47.5 億英鎊。 過去十年( 2018-2027 )的總投資額估計為 500 億英鎊。 整體投資概況(約 2014-2024 ): 過去十年,英國政府已在基礎設施方面投入了 數千億英鎊 。由於不同部門和計劃的預算分配方式各異,以及許多項目跨越多個年度,因此難以精確統計具體數字 . 投資重點領域包括交通、能源和通訊 . 英國政府在基礎設施、交通和能源等領域的年度投資約為 40 至 50 億英鎊。 2018 年至 2023 年的平均年投資約為 47.5 億英鎊。 過去十年( 2018-2027 )的總投資額估計為 500 億英鎊。 主要投資項目: 高速鐵路 2 號 (HS2) : 一個旨在連接倫敦、伯明罕、曼徹斯特和里茲等主要城市的高速鐵路項目。 儘管部分路線已被取消,但它仍然是英國最大的基礎設施項目之一。 投資金額約為 80 億英鎊。 它提供更快的城市間交通,例如從倫敦到曼徹斯特的 4 小時旅程,並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和商業活動。 Crossrail (伊麗莎白線): 倫敦的一個鐵路項目,橫貫城市東西,提高了交通運輸能力。 投資金額約為 30 億英鎊。 它緩解了東倫敦的交通壓力,提高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效率,有助於倫敦市中心和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 北方動力鐵路 (NPR) : 旨在改善英格蘭北部城市之間的交通連接。 其他項目: 包括道路升級、港口擴建、機場改善和寬頻網絡擴張。 LGV (列車網絡)項目: 投資金額約為 50 億英鎊。 里茲和紐卡斯爾等城市的 GOGS 鐵路擴建提高了工業區和市中心之間的物流效率,從而推動了當地製造業和零售業的發展。 智慧交通: 投資金額約為 20 億英鎊。 智慧交通系統 (ITS) 的部署優化了交通號誌管理,減少了...

提升成人英文閱讀力的教學方法

圖片
文圖:Gary 閱讀理解不是簡單的認字過程,而是一個複雜、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對我們的自我提升非常重要。目前關於成人閱讀教學的研究還不算多,老師需要不斷學習,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法,幫助他們成為愛閱讀、會閱讀的人。 全面評估 :先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看看他們在單詞拼寫、發音規則、閱讀速度、詞彙量和理解能力等方面表現如何。特別是對於英語不是母語的成人,可能需要重點關注基礎閱讀技能。通過多種評估方式,全面了解學生的優勢和不足,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 選對材料 : 選擇和成人生活、工作、興趣相關的文章,比如時事新聞、職場技能、興趣愛好等。材料難度要適中,太簡單學不到東西,太難容易打擊信心。準備不同難度的文章,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 傳授策略 : 別讓學生自己摸索,直接把閱讀理解的策略教給他們,告訴他們什麼時候用什麼策略,怎麼用。 示範分享 : 老師在課堂上通過 “邊讀邊說” 的方式,展示如何運用閱讀策略理解文章。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方法和經驗,互相學習。 多樣練習 : 組織閱讀小組活動,讓學生輪流當總結員、提問員、答疑員等,從不同角度討論文章。除了閱讀,還可以通過寫作、討論等活動,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綜合教學 : 閱讀是個複雜的過程,單詞、語法、閱讀速度、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很重要。教學時要把這些內容結合起來,不能只重視某一方面。 詞彙教學 : 採用多種方法教單詞,比如用圖片、實物展示單詞,通過遊戲、故事幫助記憶,調動多種感官,讓學習更有趣。 學生為本 : 教學過程中,多關注學生的需求和想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鼓勵他們主動學習。 及時反饋 : 定期和學生交流,對他們的學習表現進行評價,指出優點和不足,提出改進建議。可以通過一對一談話、書面評語、同學互評等方式,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 關注情緒 : 成人學習英語,情緒影響很大。老師要多鼓勵學生,幫助他們克服畏難情緒,提高學習動力。 鼓勵閱讀 : 讓學生多讀不同類型的文章,涉獵不同學科領域,拓寬知識面。還可以設計一些跨學科的學習項目,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閱讀和理解能力。 靈活運用策略 : 教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文章類型,靈活選擇合適的閱讀策略,學會自己評估策略的效果,及時調整。 多感官教學 : 對於有閱讀困難的成人,比如患有閱讀障礙的學習者,可以採用結合視覺、聽覺、觸覺的教學方法,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 ...

閱讀不只是看文字:成人如何提升英文閱讀理解能力

圖片
閱讀不只是讀文字:成人如何提升英文閱讀理解能力 作者:Gary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讀英文文章時,每個單詞都認識,卻不知道文章在講什麼。其實,閱讀理解可不只是眼睛掃過文字這麼簡單,它是我們和文章 “對話”,從文字裡提取有用資訊、理解作者意圖的過程。 閱讀理解能否成功,和三個因素密切相關:讀者自身的閱讀能力、文章的難易程度,還有閱讀任務的要求 。當然,閱讀也不是孤立的,它會受到我們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影響。比如,如果你對某個國家的文化習俗很了解,讀到相關英文文章時,理解起來就會輕鬆很多。在眾多影響因素中,詞彙量和已有知識儲備特別重要。而對於成年人來說,情緒也會影響閱讀效果。要是學習動力不足,或者害怕自己讀不懂,那閱讀理解肯定會受影響。 掌握這些核心策略,讓閱讀更高效 想要提升閱讀理解能力,下面這些實用策略一定要試試,幫你成為會思考、能自我調節的 “閱讀達人”: 明確閱讀目的 :開始讀文章前,先問問自己為什麼讀,想通過閱讀解決什麼問題。比如,讀新聞是為了了解時事,讀專業文章是為了學習新知識。明確目標後,再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這樣能讓閱讀更有針對性。 提升閱讀流暢度 :讀得順才能理解得好。如果閱讀時磕磕絆絆,理解文章就會很吃力。對於英文基礎不太好的成人,或者有一定基礎但還不夠熟練的學習者,提升閱讀流暢度很關鍵。多讀多練是個好辦法,同一篇文章反覆讀幾遍,熟悉單詞和句子結構,慢慢就能讀得又快又順。 巧用上下文 :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別急著查字典。先看看這個詞前後的句子,通過上下文猜一猜它的意思。比如,文章裡說 “Although the weather was frigid, the children still played outside happily”,雖然不知道 “frigid” 是什麼意思,但從 “although” 和 “still played outside happily” 能猜到,天氣應該是很冷。 調動已有知識 :閱讀時,把文章內容和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繫起來。比如,讀到一篇關於太空探索的文章,就想想自己以前在科普節目裡看到的相關知識,這樣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在開始閱讀前,先回憶一些相關背景知識,對理解文章很有幫助。 學會提問 :邊讀邊給自己提問題,比如 "文章的主題是什麼?"、“作者寫這篇文章想表達什麼?”、“這段話和前面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