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大學教學經驗,為職場人士照亮自主學習之路

圖文:張友義 感謝政治大學舉辦山水講堂,除了政大的教授外,還邀請到台大、清大等多間台灣知名大學的教授,分享在自主學習、跨域學習方面的教學創新做法,筆者有幸受邀到場參加,獲益良多。其內容諸多之處值得職場人士借鏡取經,故整理學習筆記分享如下。 在職場快速變化的時代,自主學習成為個人成長的關鍵,對職場人士而言更是提升競爭力的必備技能。大學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不斷探索,其經驗為職場人士提供了寶貴借鑒。 在大學中,跨領域學習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台大鼓勵學生從設計出發,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學習計劃,並在老師陪伴下,結合環境條件不斷演化計劃,最終實現整合創新。例如在 1947 年鍺半導體的突破,當時相關研發人員憑藉跨領域知識取得成果,這表明跨領域學習能突破專業局限,開拓視野。職場人士可借鑒此方法,跳出固有職業領域,涉獵不同專業知識。比如從事市場行銷的人員可以跨界學習數據分析,能更好地洞察市場趨勢,為行銷決策提供有力支持,實現職業發展的突破。 當前自主學習在大學亦面臨諸多挑戰,這也對職場人士有所警示。目前大學以課程為中心的體制,使得排課、選課等環節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開展。在這種固有的體制下,學生面臨成績評定、學分計算等等問題,影響自主學習積極性。職場中同樣存在類似的體制限制,如公司固定的工作流程、績效考核標準等,可能束縛員工自主學習的腳步。員工可能因擔心學習新技能會佔據工作時間、影響工作績效,或企業因缺乏將學習成果與工作考核掛鉤的機制,導致員工放棄自主學習。但正如大學努力突破體制障礙,職場人士也應積極尋求解決辦法,與上級主管溝通,爭取更靈活的學習空間和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但有機會能為自己爭取自主學習機會,也可能為公司開創新局面。 為克服自主學習困難,大學端採取多種創新實踐。例如政治大學嘗試課程內自主實踐學習、非課程固定專案自主時間學習等多種模式,還建立與專業課程掛鉤機制和學分認證機制,形成學習共同體。職場中,企業可借鑒這些做法,為員工提供多樣化學習項目,如設立內部培訓項目,鼓勵員工跨部門學習,建立學習成果轉化為績效加分的機制,激勵員工自主學習。同時,員工自身要積極參與,主動與同事交流學習經驗,共同進步。 從歷史上傑出人物的學習歷程可總結出自主學習的關鍵要素,這些經驗對職場人士同樣重要。如畢卡索、愛因斯坦、弗洛伊德等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展現出好奇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