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與自主學習 :為職場人士持續精進指路
(筆者與吳思華教授)
在近期政治大學山水講堂一場主題為:「跨域啟航,自主共創:教學創新新篇章」的學習性講座中,前教育部長、也是前政大校長吳思華教授,憑藉其豐富的跨領域經驗,從科技、管理到教育的多元視角,分享從以知識為本到以人為本的跨域自主學習觀念,為對終身學習抱有熱忱的職場人士帶來諸多深刻啟發。
吳思華指出,AI時代的到來重塑了知識獲取的模式,網路使知識觸手可及,這意味著傳統以知識傳承為核心的學習方式亟待革新。對職場人士而言,若想在快速變化的專業環境中保持競爭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刻不容緩。如同他所提及的法國學校模式,學生能依據自身節奏自由安排學習,這種自主掌控學習進度和地點的方式,為職場人士平衡工作與學習提供了借鑑。職場人士可利用碎片化時間,藉助線上豐富的學習資源,自主規劃學習內容,無論是提升專業技能還是探索新領域知識,都能更靈活地適應自身需求。
終身學習在AI時代的重要性愈發凸顯。知識更新換代加速,每一個人都應將學習視為貫穿一生的旅程。就像Spencer早在2015年提出的理念,大學學習不應局限於特定年齡段,92歲老奶奶重返校園攻讀碩士的事例,正是終身學習的有力例證。職場人士不能滿足於現有的知識儲備,而應像海綿吸水一樣,不斷汲取新知識。當行業因新技術、新趨勢發生變革時,積極回到校園或通過線上課程學習新知識,才能緊跟時代步伐,不被淘汰。
跨域學習也是關鍵要點。知識創造形式多樣,如拼湊重組、對話共創等,跨域學習能幫助職場人士掌握這些重要的知識創造方式。以現象導向的跨域學習為例,職場人士在面對實際工作問題時,不應局限於單一專業知識,而是要像解決複雜拼圖一樣,將不同領域的知識拼湊整合。比如在市場行銷工作中,結合心理學洞察消費者需求,運用數據分析評估市場效果,跨領域知識的融合能帶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同時,職場人士要學會利用社群學習,與同行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分享知識,拓寬視野,從他人經驗中獲取靈感。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AI時代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吳思華教授的分享為他們在終身學習道路上提供了清晰的指引,通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秉持終身學習理念、積極開展跨域學習,職場人士能夠不斷提升自我,在複雜多變的職場環境中開闢出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實現個人價值的持續增長與職業的穩步發展。
留言
張貼留言